一边是特朗普不断挥舞的关税大棒:对加拿大钢铁加征50%的重税,对墨西哥药品及“芬太尼相关产品”施加25%的关税;另一边,美国还接连挑起“改名风波”、甚至发出军事干预威胁。面对这种层层施压,加拿大和墨西哥终于打破八年的沉寂,选择抱团应对。
乍一看,这种合作似乎并不牢靠。毕竟,加拿大与墨西哥之间的贸易额只有405亿美元,而加拿大与美国的贸易高达9244亿美元,两者差距近23倍。对于加拿大而言,美国市场远比墨西哥重要;而墨西哥则有超过八成的出口依赖美国。在这样的背景下,两国似乎更容易在争夺美国市场时互相竞争,而不是并肩合作。
然而,正是这种对美国的高度依赖,反而推动了合作的必要性。特朗普政府时期的关税措施已证明,单打独斗在对美博弈中几乎没有胜算。加拿大钢铁业和墨西哥制药业都因重税遭受重创。与其各自为战、被逐个击破,不如协调立场,联合发声。加拿大总理与墨西哥总统会晤时提出的“共同前进”,正是出于这种现实考量。即便贸易规模悬殊,两国在维护多边贸易规则和供应链安全方面,依然有共同利益。
展开剩余68%当然,也有人质疑这种合作只是政治姿态。毕竟,两国领导人时隔八年才实现双边访问,这本身就说明关系并不紧密。而且,加拿大过去甚至刻意与墨西哥“划清界限”,强调两国在边境问题上的不同,以凸显自身在美国面前的“特殊性”。再加上在汽车产业等对美出口领域,加墨之间还存在竞争,这些因素似乎都让合作的深度受到限制。
但从更大的格局来看,这种“冷淡”并非出于排斥,而是长期依赖美国市场导致的结构性失衡。在USMCA框架下,北美产业链早已深度融合:加拿大的能源供应与墨西哥的制造业互补性极强。随着全球供应链重组的加速,两国愈发意识到,过度依赖美国会带来巨大的风险。加拿大总理提出“加强地区竞争力”,正是对这种风险的回应。能源互联、制造业分工以及联合打击毒品走私,都可能成为两国合作的实际突破口。
不可否认,美国的强势地位仍难以撼动。无论是将“墨西哥湾”改为“美洲湾”,还是动辄威胁军事干预,特朗普时期的单边主义都清晰展现了霸权逻辑。即便加墨联手,美国在USMCA中的主导权仍然牢固,最终的博弈结果往往倾向美国。加拿大总理曾亲赴美国,试图说服特朗普取消关税,但收效甚微,这就是最好的例子。
然而,加墨协调并非徒劳。美国虽然强势,却也离不开这两个邻国。加拿大是美国第一大贸易伙伴,墨西哥是第二大,美国的农业、制造业、能源产业都深度依赖北美供应链。墨西哥经济部长甚至指出,如果美国对墨西哥加征关税,将导致美国本土40万个工作岗位流失。这种相互依赖,正是加墨的底气。只要两国在谈判中保持一致立场,就能提升议价能力,至少避免最糟糕的局面。
当然,加墨之间仍存在潜在矛盾,比如在对美出口产业上的竞争,或在安全议题上的分歧。但相比之下,美国关税和霸权行为带来的压力更为紧迫。共同面对外部威胁,足以让这些矛盾暂时搁置。
正如加拿大总理所言,北美经济之所以受到全球瞩目,部分原因就是加墨之间的互补合作。如今,两国承诺深化关系、协调对美策略,不是空洞的口号,而是现实利益驱动下的务实选择。即便无法彻底改变北美三国力量的不对等格局,这种合作至少能为加墨赢得更多话语权,减少损失,也能在动荡的全球贸易体系中带来一丝稳定。
发布于:天津市